站内检索:
  最新公告   更多>>
关于拟对一景生态牧场补助蓝色彩...
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拍挂出让成交公...
滨海新城准入货币安置购房活动商...
土地出让补充公告
绍兴市国土资源局上虞区分局国有...
关于公布2017年度第二批重大...
2017年2-3月www.63365...
2017年绍兴市本级后备母牛补...
  新城动态 更多>>
滨海水务公司水质实验室投入使用
滨海新城“安全生产月”活动异彩...
新城开展医疗机构专项检查
省发改委副主任何中伟来新城调研
新城2017年中考成绩再创佳绩
深圳公明商会企业家考察滨海新城
昌海生物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月”...
您的位置: 首页
>> 投资滨海 >> 政策法规
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

信息来源: 滨海新城管委会 日期:2013-07-22 浏览次数: 字号:[ ]


  ­­­­­­­

绍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绍兴市战略性

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现将《绍兴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一年三月二十八日

绍兴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

  一、发展现状与形势(一)产业现状

  近年来,绍兴积极贯彻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在注重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积极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为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1.产业规模日益壮大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0年底,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及相关领域已集聚644家规模以上企业,共实现销售收入1362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的20.4%。从产业细分看,机械装备产业加快向机电一体化、装备成套化方向发展,2010年先进装备制造领域实现销售收入560亿元;纺织化纤、金属加工、精细化工等产业加快向功能性纤维、金属新材料、化工新材料等领域拓展,2010年新材料领域实现销售收入414亿元;医药产业积极向生物医药领域延伸,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123亿元;此外,节能环保、新能源、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呈现加速发展态势,2010年以环保装备及节能电光源为特色的节能环保产业销售收入达到181亿元,以太阳能光伏及风电装备为核心的新能源产业销售收入52亿元,以新型平板显示、电子元器件为主体的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达到33亿元。与此同时,近年来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投资热情持续高涨,投资规模不断扩大,2010年全市新能源、节能环保、新兴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投资174.9亿元,占全市工业投资总量的26%,较之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项目持续投入将有力促进产业做大做强。

2.产业集群初步形成

  近年来,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态势良好,集群化特征日益明显。如先进装备制造领域,绍兴县、新昌县的纺织机械,诸暨市的数控机床等产业均呈现块状分布特征;新材料领域,绍兴市区及绍兴县的化纤及纺织新材料、诸暨市的金属加工及金属新材料等产业也呈现鲜明地域特色;生物医药领域相关企业主要集聚在嵊新区域;节能环保领域,诸暨店口、牌头等地集聚了大量设计制造除尘装备、气力输送设备、烟气脱硫设备等节能环保装备生产企业,上虞市集聚了近200家节能电光源相关企业,基本涵盖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初步形成各具特色的节能环保产业集群;新能源领域,绍兴市区、绍兴县和上虞市的104国道沿线已初步形成涵盖单(多)晶硅炉设备制造、高纯硅原料生产、单晶拉制(多晶铸造)、硅片、电池片、电池组件及发电系统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带。此外,绍兴市区还集聚了一批从事集成电路设计生产、新型电子显示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的电子信息企业,初步形成新型电子信息产业板块。

3.优势企业不断涌现

  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一批优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行业影响力日益提升,逐渐成为引领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先进装备制造领域,涌现出盾安控股、三花控股、卧龙控股、万丰奥特集团等全国制造业500强企业。新材料领域,古纤道新材料、嘉利珂钴镍材料等企业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生物医药产业领域,新和成和新昌制药厂是国内维生素类和抗生素类药物的重要生产基地。节能环保领域,上虞阳光集团是国内最大的节能灯生产出口企业,已成为国内节能照明领域的领跑者;诸暨菲达环保是我国环保装备领域唯一的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基地,在大气污染治理装备领域具有较高的行业影响力。新能源领域的向日葵光能科技成为绍兴首家创业板上市企业。

4.科创能力持续增强

  创新载体方面,截止2009年底,全市共有国家级生产力促进中心3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86家,省级区域科创服务中心和高新技术研发中心174家,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002家,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有力促进了高新技术研发和创新成果转化。创新成果方面,形成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拳头产品。如环保装备领域,近年来仅诸暨菲达环保就承担实施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50余项,包括国家火炬计划6项;节能电光源领域,近年来共开发新产品、新材料300余项,有7只产品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产品,实施火炬计划8项,获专利200多项,参与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12项;新能源领域,晶盛机电单晶硅结晶炉技术水平国内领先,碧晶科技自主掌握了物理法高纯硅产业化生产工艺,向日葵光能科技光伏电池的平均光电转换效率已达国际一流水平。

(二)面临形势 1.科技创新孕育产业变革

  科学技术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原动力。进入21世纪以来,新能源技术、低碳技术、纳米技术、复合材料技术、干细胞技术、转基因技术、新一代宽带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先进计算技术等重要领域关键技术不断取得突破,一场以绿色、健康、智能和可持续为主要特征的新技术革命正风起云涌,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机遇。

2.金融危机催生发展热潮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把争夺经济科技制高点作为战略重点,把科技创新投资作为最重要的战略投资,把发展新兴产业作为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突破口。美国的“创新战略”、欧盟的“2020战略”、日本的“未来开拓战略”,无一例外地指向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我国也作出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决策,并明确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可以预见,全球将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振兴时代,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主流。

3.政策集中扶持产业创新

  在2010年初两会上,温家宝总理明确提出要加大投入和政策支持,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2010年10月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明确指出要在科技创新、市场培育、国际合作、财政金融、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相关产业发展专项规划以及技术产品指导目录也正在制定。同时,省委、省政府也高度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相关的规划和扶持政策也将陆续出台。总体而言,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已步入政策集中扶持期,将为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4.转型升级激发内生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绍兴经济保持了高速增长,经济实力显著提升。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783亿元,位居全省第四位,按现行汇率计算,人均生产总值已达9378美元。但工业经济仍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产业层次低、产品附加值低、资源消耗大、技术创新薄弱等问题依然存在。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的有限性、生态的脆弱性和环境的极限性日益突出,经济转型升级已刻不容缓。在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发展道路,缓解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压力的必然选择。

  综上所述,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经济发展将进入新一轮调整期,是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时期,绍兴应把握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重大历史机遇,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大突破、大跨越、大发展。同时,绍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仍存在一系列制约和不足,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薄弱,创新支撑体系不健全,核心技术积累仍显不足;高端创新人才较为缺乏,关键设备和核心部件仍主要依赖进口,关键工艺和技术路线尚落后于国际领先水平;产业组织结构有待完善,行业领军企业相对较少,行业集中度偏低;产业链有待提升,上下游企业间缺少互动与衔接,产业协作体系仍需完善;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相匹配的体制机制尚不成熟,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等,有效应对、解决上述问题,对于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二、战略思路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市委“创业创新、走在前列”战略部署,围绕落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总体要求,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领带动作用,坚持以创业创新为动力、项目建设为支撑、集群发展为导向,加快构建有利于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环境和要素支撑体系,着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开发一批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产品、集聚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和技术竞争优势的创新型企业、打造一批产业体系完备的特色产业集群,努力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进一步提升绍兴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发展原则

  1.推进民营经济与高新技术相对接

  充分发挥绍兴民营经济发达优势,推进其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相对接,引导和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攻关,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掌握一批自主知识产权,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制高点。

  2.推进增量优化与存量调整相统筹

  重在引进实施一批能够起到引领、示范、拉动、辐射作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加快以增量优化促进存量调整;同时积极促进新兴产业培育与传统产业提升的有机衔接和统筹推进,实现产业融合发展。

  3.推进点上突破与面上推进相融合

  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条件,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力量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若干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积极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建设,培育形成核心竞争优势,以点带面加快产业做大做强。

  4.推进政府主导与企业主体相结合

  充分发挥政府规划引导、政策扶持等方面作用,注重激发企业家、创业家、金融资本以及社会各界创业创新和转型升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工作合力,强势推动产业发展。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通过五年努力,基本建立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总量规模和发展质量上实现新跨越。力争到2015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达到4000亿元左右,占工业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增加值占比达到40%,初步形成具有绍兴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体系。

  2.具体目标

  ——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力争到2015年,先进装备和新材料两大产业产值分别突破1000亿元,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三大产业产值分别突破500亿元,新兴信息产业及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达到500亿元左右。

  ——优势企业加快成长。力争到2015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形成年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的龙头企业10家以上,集聚年主营业务收入超50亿元的重点企业20家以上,加快形成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中小企业协作配套的产业体系。

  ——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力争到2015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5家以上,重点产业集聚区普遍建立公共创新平台;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20名以上,建设形成50个省级市级创新团队,强化产业发展科技和人才支撑。

  ——产业布局明显优化。力争到2015年,全市11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省级以上开发区(园区)普遍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功能区,形成优势明显、各具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分工发展格局。

  三、产业发展重点与空间布局

  围绕国家和浙江省关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部署,立足绍兴发展优势与基础,瞄准产业发展制高点,重点培育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和新兴信息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先进装备制造和新材料产业作为重中之重予以优先扶持,打造成为两大支柱产业;将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和新兴信息产业作为先导产业予以大力扶持,加快形成“2+4”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格局,每个产业明确若干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进行重点突破,并积极引导符合产业发展导向,科技水平高、发展潜力大、带动力强的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落户我市发展,全力推进产业做强做大。

(一)先进装备制造业 1.发展定位

  依托现有产业基础,把握市场发展趋势,以大企业培育为龙头,大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装备成套化、机电一体化发展,着力打造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先进装备制造基地。力争到2015年,全市先进装备制造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

2.发展导向

  (1)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及整车制造产业

  大力发展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控系统以及电机驱动系统等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大力引进汽车超级平台技术,引导企业进军汽车整车制造领域,着力推进整车设计、研发、生产和销售;积极引进和培育自动变速器、刹车制动装置及系统等汽车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不断延伸拓展配套产业链。

  (2)大力拓展高端纺织装备和高档数控机床产业

  ——高端纺织装备领域。重点发展机电一体化新型无梭织机及节能、节水和环保型染整设备、气流缸设备;大力开发新型宽幅、智能化无纺布生产设备,光机电一体化针织设备、刺绣机及化纤长丝后加工设备等。

  ——高档数控机床领域。把握数控技术的智能化、高精化、集成化和高效化发展趋势,重点发展四轴以上联动高速精密数控机床、数控系统及伺服系统、关键功能部件,大力开发跨加工类别的复合机床(如车铣中心、激光铣削加工机床)等高档产品。

  (3)积极培育现代交通装备、输变电装备及其他先进装备制造业

  加强技术引进、消化和吸收,重点推进高速列车永磁电机、高速磁悬浮轴承等关键产品及系统研发生产,积极进军高铁装备制造领域;大力发展超特高压直流换流阀、平波电抗器、水冷设备以及控制、保护设备等关键部件,积极提升超特高压变压器的成套能力;着力推进工业机器人及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研发及产业化。

3.产业布局

  依托现有产业基础与企业布局,着力打造绍虞(包括绍兴县、上虞市和滨海新城)、诸暨、嵊新(包括嵊州市和新昌县)三大先进装备制造业集聚区。其中,绍虞先进装备制造业集聚区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及整车制造、高端纺织装备、输变电装备制造等产业;诸暨先进装备制造业集聚区重点发展高档数控机床、现代交通装备制造等产业;嵊新先进装备制造业集聚区重点发展高端纺织装备和高档数控机床制造等产业。

(二)新材料产业 1.发展定位

  结合现有企业和产品基础,以结构功能复合化、功能材料智能化、材料器件集成化为发展方向,积极抢占国内新材料产业发展制高点,努力将我市建设成为省内特色明显、专业化水平突出的新材料基地。力争到2015年,全市新材料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

2.发展导向

  (1)重点发展高新技术纤维产业

  以高性能、差别化、绿色环保为主攻方向,重点发展具有阻燃、抗静电、高吸湿、抗菌防臭、防紫外线等特性的功能性纤维、复合型纤维;积极进军芳纶、聚苯硫醚、高性能纳米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新型聚酯等高新技术纤维领域;着力开发低成本、高稳定性聚丙烯腈(PAN)基碳纤维技术,并加快产业化进程。

  (2)大力拓展新型金属材料和新型化工材料产业

  ——新型金属材料领域。依托现有铜加工及金属产业基础,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电力电器、交通装备、海洋工程、大型工业装备等重点领域用耐磨耐热耐腐蚀复合铜合金、铝合金及高新多层有色金属复合新材料;鼓励开发超导、智能、信息、传感、储能和催化等特种功能金属材料。

  ——新型化工材料领域。围绕精细化、专用化、功能化的发展趋势,重点发展有机硅材料、超细粉体和纳米材料;积极拓展多功能印染后整理助剂及高分子材料;积极鼓励发展工程塑料和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海洋工程等领域用特种工程材料。

  (3)积极培育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产业

  以超白玻璃规模化量产为核心,重点引导企业积极进军太阳能电池用表面增透和纳米自洁超白玻璃生产领域;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大力发展新型耐火、保温无机非金属材料。

3.产业布局

  重点打造绍兴(包括绍兴县、袍江)、诸暨两大特色新材料产业集聚区。其中,绍兴纺织新材料产业集聚区,依托现有纺织化纤企业,重点发展高新技术纤维产业;诸暨依托现有优势企业,重点打造金属新材料产业集聚区。

(三)生物医药产业 1.发展定位

  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加速产品升级、技术升级和工艺升级,着重运用生物等现代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医药产业,大力发展现代生物技术药物、诊断试剂等生物医药领域,加快培育具有绍兴特色的生物医药产业。力争到2015年,我市生物医药产业产值达到500亿元以上。

2.发展导向

  (1)加快运用生物等现代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医药产业

  依托现有医药行业龙头骨干企业,重点发展心血管系统药物、消化系统药物、抗肿瘤药物、新型抗病毒药物和新型抗生素等领域;大力推进企业由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向自主创新转变,全力突破一批合成、发酵、分离、提取等关键共性技术;积极引入、开发一批缓释控释技术、微囊技术、靶向制剂、透皮吸收等专业技术,加快药物新剂型研究和开发;积极引导企业开发新型医疗器材和检测设备。

  (2)大力发展现代生物技术药物及诊断试剂等产业

  重点运用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研究开发针对神经系统、慢性乙肝、艾滋病及免疫缺陷等重大疾病的生物技术产品;大力开发临床疾病诊断用的生化试剂、免疫试剂和PCR试剂、预防保健用的基因和蛋白质标志物筛查用生物芯片等诊断试剂,并着力实现规模化量产。

  (3)积极培育现代中药产业

  重点开发治疗肿瘤、肝病、心脑血管疾病、免疫功能性疾病、病毒性疾病、糖尿病和老年性疾病等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稳定可控的中药新药;利用现代制剂技术,大力开发中药口服缓释、控释制剂。引导企业进军动物保健领域,积极开发兽用保健中药产品、生物农药及生长调节剂等产品。

3.产业布局

  以现有医药化工产业为基础,构建沿曹娥江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主要包括新昌、嵊州、滨海新城)。其中,新昌、嵊州重点引导龙头骨干企业研究开发生物医药技术与产品,加快运用生物等现代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医药产业,积极发展现代中药产业。滨海新城重点建设现代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引进和培育一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品牌影响力的国内外生物医药企业,进一步提升产业影响力。

(四)节能环保产业 1.发展定位

  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企业发展方向,重点发展先进环保装备和高效节能电光源两大产业,大力拓展高效节能技术与装备产业,积极培育节能环保工程服务业,努力打造成为国内有重要影响的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力争到2015年,我市节能环保产业产值达到500亿元以上。

2.发展导向

  (1)重点发展先进环保装备和高效节能电光源产业

  ——先进环保装备制造产业领域。重点发展“三废”治理等关键技术及成套装备,大力开发大型火电机组配套的除尘技术与设备、烟气脱硫脱硝技术与装备以及大型工业窑炉改造技术与设备;积极开发2万吨以上城市污水处理关键技术和成套设备,以及工业废水、农业污水处理及循环利用相关技术与设备。鼓励发展环保监测分析仪器设备,开发国际领先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质监测、大气污染监测等连续自动监测技术与设备以及高端、智能化环境监测仪器仪表和便携式污染分析检测设备。

  ——高效节能电光源产业领域。以半导体照明(LED)为主攻方向,重点推进半导体照明芯片、器件以及应用领域的自主研发、示范应用和产业化,着力打造包括LED外延片、芯片、封装、应用产品、检测技术和生产设备在内的完整节能新光源产业链;加快T5/T8灯、金卤灯、高压钠灯、紧凑型节能灯等生产工艺的技术升级,着力提高综合节能效益;积极引导企业开发新产品,着力拓展汽车用仪表灯、汽车卤钨灯、汽车中尾转向灯等汽车用光源产品和电器用光源产品领域。

  (2)大力拓展高效节能技术与装备产业

  重点发展工业企业生产余温、余热、余压回收利用工艺改进技术和装备;大力开发高效节能变频调速控制技术、无功补偿技术与装置、电效管理系统、低损耗配变等节能节电新技术、新产品;鼓励企业开发能量系统优化和工业、城市建筑节能等关键技术与装备。

  (3)积极培育节能环保工程服务业

  重点发展废水处理、废弃物处理处置、大气污染控制、噪声污染控制、节能环保工程等的开发、设计、总承包以及设施运营业务;积极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模式,鼓励发展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工程咨询、环境监测与分析服务、环境科技咨询服务以及环境金融服务业。

3.产业布局

  以现有产业为基础,着力打造袍江、诸暨和上虞三大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区。其中,袍江积极引进国际一流节能环保技术与装备制造企业,吸引一批相关配套中小企业集聚,培育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区;诸暨积极搭建节能环保装备技术研发平台,进一步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着力培育环保装备产业集聚区;上虞进一步完善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中小企业专业化生产配套的集聚发展格局,着力培育节能电光源产业集聚区。

(五)新能源产业 1.发展定位

  加快构建太阳能光伏完整产业链,积极支持企业向生物质能及其他新能源领域拓展,加快推进产业发展与产品应用相结合,努力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力争到2015年,新能源产业产值达到500亿元以上。

2.发展导向

  (1)重点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

  ——关键光伏生产装备及配套产品领域。以晶体硅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关键装备研制为核心,着力推进太阳能光伏生产装备成套化,重点支持大容量单(多)晶炉、高纯硅还原炉系统、切片、激光刻蚀、清洗、检测以及氢化系统、尾气干法回收等关键技术和装备的研发与产业化。大力扶持多晶硅提纯新技术、新装备的研究开发,积极推进物理法高纯硅材料生产成套技术产业化,努力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生产工艺和设备制造技术。

  ——高性能光伏电池及组件领域。重点破解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低成本规模化生产技术瓶颈,加大对高效、低成本晶体硅电池制备新工艺及组件技术研发,提升产品稳定性和光电转换效率,实现低成本、高质量、规模化生产;把握国际光伏发电技术升级趋势,大力开发高端产品,积极支持高效、低成本、高稳定性、生态环保的自动跟踪聚光太阳能电池、单晶硅薄膜电池、非晶微晶硅薄膜电池等新一代光伏电池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

  ——光伏发电系统集成领域。加强光伏系统集成技术研究和产业化,着重攻关光伏大规模储能、光伏发电并网输变电技术以及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系统集成技术,如轻型太阳能储能供电系统、太阳能电池锂离子储能电池供电系统、太阳能热利用、光伏发电等多种能源一体化的建筑综合供能系统、太阳能光伏电源控制器、逆变器、光伏电站工程化技术等。

  (2)积极培育风电装备、生物质能及其他新能源开发装备制造业

  ——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领域。进一步提升兆瓦级风电成套机组自主设计和研发制造能力,重点发展大功率双馈式发电机组、直趋式发电机组和液压式主传动发电机组,形成1.5兆瓦级以上陆上风电机组和核心部件批量化生产能力;大力开发发电机、变速箱、叶片、塔筒、变浆控制系统及整机控制装备等关键部件的配套产业;积极鼓励风电机组企业从单一制造向工程总承包以及风力电站设计开发领域拓展,主持和参与国内外大型风电工程建设,进一步向产业链下游服务环节延伸。

  ——生物质能及其他新能源开发装备制造领域。重点引导企业积极参与生物质能发电装备设计、研究和开发;大力支持开发常规岛设备、核岛设备、核级泵阀、大锻件、冷水机组等核电设备和部件;积极鼓励开发高效太阳能热水供暖(发电)装备系统、潮汐(潜流)能装备和高性能蓄能设备及控制系统。

3.产业布局

  依托原有基础,扎实推进绍虞太阳能光伏产业集聚区建设,滨海新城大力推进光伏产业园建设,不断集聚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以及光伏装备制造企业;绍兴县重点发展光伏电池装备制造及高质量硅片生产;上虞市重点发展高纯硅原料、硅片制造业及单晶硅结晶炉装备制造等,着力构筑拥有完整产业链体系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

(六)新兴信息产业 1.发展定位

  迎合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重点发展新型平板显示、高性能集成电路产业,大力拓展新型电子元器件,积极发展物联网及软件服务等领域,加快以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两化”融合发展。力争到2015年,我市新兴信息及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达到500亿元左右。

2.发展导向

  (1)重点发展新型平板显示和高性能集成电路产业

  ——新型平板显示产业领域。重点突破有机发光显示(OLED)核心显示器件,大力引进和培育相关材料及装备生产企业,着力打造OLED产业链;大力引导企业积极开发高端高清数字电视、高清投影仪、袖珍型投影机等多元化高清晰光显产品,积极开发大屏幕液晶电视显示模块数据处理系统等软件产品。

  ——高性能集成电路产业领域。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做大做强集成电路产业,重点发展线宽0.1-0.2微米集成电路、大规模专用集成电路、大容量光盘驱动器和数字产品用存储卡及微电脑电器控制模块等专用控制模块集成电路。

  (2)积极培育新型电子元器件、物联网及软件等信息服务业

  ——新型电子元器件产业领域。重点开发小型、超小型有引线及无引线产品、电模块及光、电器件;大力开发符合工业标准的超小型高密度高传输速度的连接器,新一代小体积、大电流、组合式继电器;积极开发高保真、高灵敏度、低功耗电声器件。

  ——物联网产业领域。重点支持发展新型标识、传感识别、网络支撑设备制造业,积极鼓励开发新型传感器、嵌入式软件、智能化传感信息处理设备、低成本传感器网络和实时信息处理设备。

  ——软件等信息服务业领域。以行业应用中间件和嵌入式软件为主攻方向,着力开发面向特定行业应用的业务流程再造控制软件,以及面向特定应用领域的嵌入式软件支撑平台技术与服务。

3.产业布局

  依托现有通信设备、电子信息和软件服务产业基础,着力打造绍兴市区新兴信息产业集聚区。袍江依托现有骨干企业,引导新型平板显示、高性能集成电路、新型电子元器件企业集聚,逐步打造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越城区、绍兴经济开发区重点围绕都市型工业发展定位,以现有电子信息和软件服务企业为基础,积极引进和培育新兴信息产业领军企业,着力构建以高性能集成电路、物联网以及相关系统集成和软件服务为核心的新兴信息产业基地。

  四、政策举措

(一)完善创新体系,强化技术创新

  积极搭建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组建技术创新联盟,推进政产学研合作,加强技术研发机构建设,着力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提升企业运用内外两种创新资源的能力,加快推进技术创新,努力攻关关键核心技术。

  推进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瞄准关键共性技术和重大公用设备与服务,坚持政府主导、企业化运作,依托现有龙头企业、研发中心、实验机构以及实验、检测设备,扶持设立一批行业或区域创新服务平台。加大创新扶持力度,不断强化公共服务,推动创新服务平台升级为省级或国家级创新服务平台,增强整合资源能力,促进科技资源的集聚、优化和共享,为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技术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组建技术创新联盟,推进政产学研合作。围绕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鼓励优势骨干企业牵头,联合产业链上从事技术研发、产品设计、制造与服务的企、事业单位组建技术创新联盟,强化技术创新链,加强对关键技术和行业标准的攻关,加速突破技术瓶颈,抢占行业制高点。探索建立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分担和化解机制,加强创新成果产业化和知识产权开发保护,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鼓励企业技术研发机构建设。鼓励大中型企业建立技术中心和研发机构,着力建设一批设施先进、规模效益明显、创新能力强、开放程度高的国家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和优惠措施。鼓励企业、研发机构实施“走出去”战略,到国内外创新资源集聚地区设立研发机构,与国际领先研究力量建立长期的科研合作关系,切实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二)集聚高端人才,强化智力支撑

  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观念,重视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努力培养一批领军型创新人才和一支素质高、善经营、懂管理、适应国际竞争需求的企业家队伍,有力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实施海外英才(团队)引进计划。以实施“330海外英才计划”等各项重点人才工程为契机,建立健全高层次人才评价体系,围绕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引进一批技术研发、经营管理和国际市场开拓领军人才(团队),落实国家、省、市各项人才优惠政策,努力实现“引进高端人才、培育创新团队、孵化创新企业、催生新兴产业”的目的。

  开展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注重激发企业家创业创新积极性,通过成立企业家俱乐部,分层分批举办论坛、研讨班、培训班等方式,切实提升企业高级经营管理者各方面素质和能力,推进企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升级。开展中青年企业家千人培养计划,通过挂职、结对等方式,积极提升新生代企业家创新意识与综合素质,着力打造企业家后备人才梯队。

  营造人尽其才环境。大力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留学生创业基地等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吸引各类创新人才集聚。设立高端人才引培专项资金,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人才评选活动,定期举办战略性新兴产业创业大赛,对入选的创新人才和落户的获奖项目予以专项奖励和扶持。在市区规划建设高层次人才生活区,政策待遇上予以一定倾斜,积极营造引进人才、人尽其才良好环境。

(三)培植优势企业,强化产业引领

  坚持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协同发展,大力培育一批行业领军型企业、成长型企业和初创型企业,积极引导传统产业企业积极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升级,不断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完善产业链分工协作体系。

  大力培育一批领军型企业。每个产业选择一批规模优势大、科技水平高、辐射带动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龙头骨干企业进行重点培育,设定培育发展目标,实行动态管理和考核,并在研发、管理、人才、用地、金融、上市、项目申报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和优先扶持,鼓励通过强强联合、兼并重组加大行业整合力度,全力打造行业领军型企业。

  大力培育一批成长型企业。每个产业筛选一批成长性好、竞争力强、创新能力突出的中小企业,建立健全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型企业库,实施创新型中小企业助推计划,引导股权投资、风险投资等机构跟进投资,鼓励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上市。

  大力培育一批初创型企业。摸排一批具有技术优势和成长潜力的初创型企业,出台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初创型企业认定标准和扶持办法,推进其与行业领军企业配套协作,全力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培育形成梯队型企业群体。

  大力培育一批嫁接型企业。选择一批有资金实力、有技术储备、有投资意向的传统产业优势企业转型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组织开展“百家企业结对科研院所”、“百名海归博士百企行”等系列活动,推进民营资本与高新技术对接、民营企业与高端人才对接,努力实现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融合发展。

(四)推进重大项目,增强发展后劲

  重点在谋划和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上下功夫,抓紧推进一批产业链长、带动力强的战略性产业投资项目和占据技术制高点、破解关键瓶颈制约、主导市场发展的技术攻关项目,切实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实施招商引资专项行动。围绕培育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紧盯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以及大型央企国企,组织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招商引资系列活动;发挥“绍兴市越商促进会”以及各地绍兴商会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引导越商及市外资本投资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鼓励市内企业就近涉足新兴产业领域,强化战略性新兴产业招商引资考核督查和服务保障,着力引进、生成一批科技水平高、发展潜力大、带动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

  实施项目推进专项行动。制订出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导向目录,更好地引导项目投资和企业发展。建立项目储备库,每个产业每年确定一批有市场、有潜力、有核心技术的重大项目作为示范项目,进行“一事一议”重点扶持。健全项目联系、难题协调、督查通报等相关机制,推行重大项目审批“一站式”服务,积极帮助项目争取上级政策支持,并通过组织项目推进现场会、集中开工仪式、媒体专题报道等方式,努力为项目实施营造良好环境氛围。

  动性批合成、发酵、分离、提取等关键共性合成实施技术攻关专项行动。结合国家和省市重大技术攻关计划,制定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技术攻关计划,通过资源集中配置和政策资金扶持,加强产业链关键和共性技术、关键产品和缺失环节研发,力争攻克一批关键技术,破解一批制约瓶颈,掌握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形成一批行业技术标准。

(五)优化产业布局,促进集聚发展

  坚持新建与优化扩容相结合,以建设新平台为主,加大规划引领、统筹协调,努力建设能承载绍兴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式发展的空间平台。不断优化、扩容、提升现有各级产业园区,逐渐调整产业结构,努力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大力推进滨海新城开发建设。按照总体定位,各有侧重、统筹推进袍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绍兴县滨海工业区、上虞杭州湾新区和江滨区的融合发展、抱团发展,规划建设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功能区,合理空间布局,严格产业准入,力争通过5-10年时间,打造成为长三角地区承接国际先进产业的先行区、浙江省沿海产业带的核心区、绍兴现代产业的集聚区,引领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

  积极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结合现有产业基础及空间布局,全市规划建设11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分别是绍虞、诸暨、嵊新3个先进装备制造业集聚区,绍兴纺织、诸暨金属2个新材料产业集聚区,沿曹娥江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袍江、诸暨、上虞3个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区,绍虞光伏产业集聚区,绍兴市区新兴信息产业集聚区,打造产业集聚、创新集成、投资集约的发展平台。各县(市、区)、市直开发区(新区、新城)要进一步明确培育发展的重点方向和领域,充分发挥国家级开发区的龙头带动作用,加快开发区(园区)整合提升,省级以上开发区(园区)都要规划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功能区,制订出台专门政策,吸引相关产业企业和项目集聚,形成优势明显、各具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布格局。

(六)加强资金扶持,拓宽融资渠道

  加强政策资金引导,设立引导基金,加快多元化风险投资系统建设,鼓励优势骨干企业积极上市融资,鼓励银行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优质企业和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进一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设立产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设立“绍兴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建立稳定的财政资金投入机制,市县联动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财政扶持力度。加强财政政策绩效考评,创新财政资金管理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进一步扩大市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模,各县(市、区)、市直开发区(新区、新城)分别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公司,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学决策、防范风险”原则,吸引企业资金、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和风险投资等加大对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

  鼓励创新金融扶持方式。搭建银企对接平台,设立专门用于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专项贷款,支持银行开发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贷产品,加大银行信贷资金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支持地方性银行设立新兴产业支行,通过政府补贴、担保等多种形式,鼓励银行对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优质企业和项目的信贷支持。

(七)突出政策扶持,优化发展环境

  出台专项政策。制订出台扶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专项政策,对扶持重点、扶持资金、具体政策措施予以进一步细化和明确,确保规划的顺利推进和严格实施。加强政策衔接,各县(市、区)、市直开发区(新区、新城)依照产业空间布局和发展重点,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实际,出台相应的政策意见,指导当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加大税收优惠政策扶持力度。贯彻落实国家有关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充分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积极做好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工作,用好用足国家有关税收优惠政策。

  加大配套政策支持力度。加强用地保障,确保新增工业用地主要用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确保有限资源发挥最大效益。加大政府采购的支持力度,在财政资金招投标项目中,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本地产品和服务。

  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做好专项资金配套补助工作,努力争取国家、省的专项支持。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申报国家级和省级重大科技专项和产业资金,争取更多上级政策支持。

(八)创新工作机制,加强统筹协调

  组织领导机制。成立绍兴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市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市级有关部门及县(市、区)政府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各县(市、区)、市直开发区(新区、新城)分别成立相应组织机构,明确职责分工,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咨询协调机制。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家库,成立由相关职能部门、专家组、协会等组成的项目评审委员会,对相关项目引进落户、政策享受等出具评审意见,供政府决策参考,构建形成较为完善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决策机制。建立绍兴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产业发展、项目推进中的有关问题。

  合力推进机制。建立反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态势的统计指标体系,定期进行统计分析和运行分析,及时掌握产业发展动态。专门制订绍兴市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考核办法,将其列入对各级政府及领导干部的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并大幅增加考核权重。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积极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舆论环境,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附件:1.绍兴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一览表(第一批)

  2.绍兴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培育一览表

 


  

  附件1:

绍兴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一览表(第一批)

产业分类

项目主体

项目名称

总投资

(万元)

地区

先进装备制造项目:13只

总投资:

1461500万元

1

  浙江万丰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年产30万辆整车建设项目

550000

新昌县

2

  浙江绿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年产25万套汽车超级平台车身系统建设项目

135000

上虞市

3

  浙江赵龙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年产汽车车架及驾驶室50000台套项目

100000

绍兴县

4

  浙江瑞远机床有限公司

  年产1000台套重型数控龙门机床基地建设项目

100000

诸暨市

5

  浙江全兴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年产100万套高压燃油泵及150万台汽车动力转向油泵项目

100000

诸暨市

6

  卧龙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超(特)高压交直流电力变压器、电抗器及高压成套变电装备建设项目

100000

上虞市

7

  林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年产650万台(套)ASA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项目

100000

上虞市

8

  浙江福威重工制造有限公司

  年产1万台农用多功能滑移装载机项目

65000

嵊州市

9

  双双集团有限公司

  年产5000台列车用永磁电机项目

50500

诸暨市

10

  浙江福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年产300台气流染色机项目

50000

袍江经济技术开发区

11

  浙江通威机械有限公司

  年产3000台套高速精密注塑机项目

50000

袍江经济技术开发区

12

  浙江佳邦数控机床有限公司

  年产大中型数控机床300台及零部件制造项目

40000

绍兴县

13

  浙江盾安人工环境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年产500万套核电站专用风冷螺杆式冷水机组项目

21000

诸暨市

产业分类

项目主体

项目名称

总投资

(万元)

地区

新材料

项目:12只

总投资:

933791万元

14

  浙江古纤道新材料有限公司

  年产60万吨聚合装置、60万吨产业用差别化涤纶长丝项目

200000

袍江经济技术开发区

15

  露笑集团

  年产400万片LED蓝宝石衬底片项目

109800

诸暨市

16

  绍兴三锦石化有限公司

  年产30万吨高抗冲聚丙烯工程塑料项目

108000

袍江经济技术开发区

17

  浙江恒业成有机硅有限公司

  年产5万吨有机硅单体及下游产品改造项目

100000

袍江经济技术开发区

18

  东伟集团

  珍珠纤维棉纶6纺丝项目

100000

诸暨市

19

  浙江艾尼氨纶有限公司

  4500吨芳纶生产线建设项目

70000

诸暨市

20

  浙江枫叶集团有限公司

  木塑及高科技四氟乙烯玻璃纤维开发项目

51500

诸暨市

21

  嵊州市银河铝业有限公司

  年产10万吨新型超薄型铝铂材料生产线建设项目

50000

嵊州市

22

  浙江天仁风管有限公司

  年产800万平方米玻镁风管生产线建设项目

50000

嵊州市

23

  天洁集团(诸暨市天洁矽钢有限公司)

  新型双金属复合板材(带材)10万吨生产线建设项目

50000

诸暨市

24

  诸暨市华海合力科技有限公司

  年产3000吨高性能芳纶纤维生产线建设项目

30000

诸暨市

25

  浙江蓝天环保氟材料有限公司

  年产3000吨HFC-227e、年产10000吨混合工质和300吨薄膜项目

14491

上虞市

产业分类

项目主体

项目名称

总投资

(万元)

地区

生物医药

项目:4只

总投资:362000万元

26

  浙江医药有限公司

  生物医药类原料药300吨/年及其药物制剂,生产生命营养类产品及食品、饲料添加剂制品生产项目

180000

滨海新城

27

  浙江京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药品制剂质量保障体系升级及年产50亿片(粒)药物制剂产业化项目

105000

新昌县

28

  国邦医药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总部、食品及饲料添加剂、药物辅料、国际药品深加工等项目

60000

新昌县

29

  浙江新诺华药业有限公司

  年产30亿片(粒)心血管药物制剂产品项目

17000

上虞市

节能环保

项目:7只

总投资:435257万元

30

  睿能机电有限公司

  节能高效无刷直流电机开发和制造项目

200000

诸暨市

31

  浙江阳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高效环保节能新光源及灯具产业化项目

112600

上虞市

32

  浙江阳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年产600万套T5灯具项目

51000

上虞市

33

  浙江绍兴新星机电有限公司

  年产800万台新型高效节能环保压缩电机技改项目

26000

嵊州市

34

  浙江国祥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年产1600套节能环保型空气净化系统项目

20000

上虞市

35

  浙江德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年产10000立方米高性能SCR烟气脱硝催化剂项目

14657

袍江经济技术开发区

36

  浙江菲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年产10套燃煤电站配套大型电袋复合除尘器项目

11000

诸暨市

产业分类

项目主体

项目名称

总投资

(万元)

地区

  新能源

项目:14只

总投资:

1437943万元

37

  新时代控股(集团)

  年产大动力锂电池正、负极材料6000吨和高纯度纳米级超细铜粉3000吨项目

230000

上虞市

38

  浙江弘晨光伏能源有限公司

  年产600MW太阳能光伏电池与组件项目

210000

诸暨市

39

  浙江向日葵光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年产600MW大规模高效晶体硅太阳能电池项目

200000

袍江经济技术开发区

40

  浙江明昊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年产1000吨单晶硅棒、250兆瓦太阳能电池片项目

150000

滨海新城

41

  和合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和合光伏玻璃技术有限公司)

  年产25兆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玻璃电池和日产600吨、700吨太阳能超白玻璃各一条生产线建设项目

130000

绍兴县

42

  绍兴其其热电有限公司(绍兴其其光能科技有限公司)

  年产400MW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生产线建设项目

120000

绍兴县

43

  浙江华夏电源有限公司

  年产210万KVAH新能源蓄电池(太阳能和风能储能型铅酸电池、汽车动力电池用特殊规格的磷酸铁锂电池)项目

100000

绍兴县

44

  绍兴上方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年产100兆瓦磅化镉薄膜太阳能模组项目

55000

滨海新城

45

  浙江优创光能科技公司

  年产75MWp晶体太阳能电池片及组件项目

53130

绍兴县

46

  绍兴光普能源有限公司

  年产100兆瓦光伏组件产品项目

50000

上虞市

47

  浙江中诚硅材料有限公司

  年产工业硅4万吨、硅微粉3万吨、多晶硅棒1800吨等光伏新材料深加工项目

50000

嵊州市

48

  浙江恒通机械有限公司

  年产1000套2.0-10MW风力发电机铝合金叶片项目

50000

新昌县

49

  浙江名庄能源有限公司

  年产80万平方米高效节能平板太阳能集热器生产线建设项目

20000

袍江经济技术开发区

50

  浙江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年产500台太阳能光伏装备制造扩建项目

19813

绍兴县

产业分类

项目主体

项目名称

总投资

(万元)

地区

新兴信息

项目:5只

总投资:

684000万元

51

  中钢集团有限公司

  年产10.2万块AMPMOLED、48万块5代AMOLED和48万块6代AMOLED等OLED平板显示器生产项目

500000

袍江经济技术开发区

52

  浙江天乐集团有限公司

  LED背光平板液晶电视生产线建设项目

100000

嵊州市

53

  绍兴飞泰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年产1000万个光电子器件项目

38000

袍江经济技术开发区

54

  浙江瑞远航天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航天测控技术与仪器,航天光电测控仪器,探测制导、信号分析与处理控制设备,先进传感DSP(数字信号处理仪器),工业电器自动化控制系统等研发、制造项目

34000

绍兴经济

开发区

55

  绍兴益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年组装50万台电脑上网本、10万台电脑一体机项目

12000

绍兴县

合计项目数

55只

合计总投资

5314491万元

  注:上述为意向实施项目,具体以项目批文、专家论证等为准。

 


  附件2:

绍兴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培育一览表

单位:亿元

产业名称

2015年

规模

主要分布

2015年规模

责任单位

先进装备制造业

1000

  诸暨先进装备制造业集聚区

500

诸暨市

  绍虞先进装备制造业集聚区

200

绍兴县

上虞市

滨海新城

  嵊新先进装备制造业集聚区

200

嵊州市

新昌县

新材料产业

1000

  绍兴纺织新材料产业集聚区

500

绍兴县

袍江经济技术开发区

  诸暨金属新材料产业集聚区

500

诸暨市

生物医药产业

500

  沿曹娥江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

400

新昌县

嵊州市

滨海新城

节能环保产业

500

  袍江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区

100

袍江经济技术开发区

  诸暨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区

200

诸暨市

  上虞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区

200

上虞市

新能源产业

500

  绍虞太阳能光伏产业集聚区

500

绍兴县

上虞市

滨海新城

新兴信息产业

500

  绍兴市区新兴信息产业集聚区

500

袍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绍兴经济开发区

越城区

  

  主题词:经济管理  产业  规划通知

 

  抄送:市委各部门,市纪委,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市政协办公室,绍兴军分区,市中级法院,市检察院。

  

  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1年3月28日印发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